艾滋病对我国产生的系统效应综述

 从系统论观点来看,除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身的直接影响,艾滋病对我国经济可以产生以下系统效应。

1.关联效应
当个体健康和生命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时,首先引发了患者家庭的医疗救助行动,个体健康的恶化(即价值存量的损失)通过医疗和社会关怀得到减缓,而家庭收入的损失部分地转化为医疗等部门的收入。在家庭承受不了医疗费用时,政府及时的帮助政策能补偿费用  的缺口。这种关联机制在分散经济损失和经济风险的同时,也扩大了艾滋病影响的范围。

2.冗余和阈值机制
关联效应可能使经济系统变得不稳定,这时经济系统自身具备的冗余和阈值机制能将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转。例如,某地农业由于艾滋病而减产,则农机具和农药等上游企业面临需求的减少,而下游顾客面临粮食供应的降低。如果减少量不是  很多,这一影响就被其他地区多余的农机需求和粮食供给所缓解。即使没有足够冗余,受影响方也有一定承受和吸收损失的能力而使其相关产业的次级影响降低,这就是阈值。如果影响超过了某一阈值,损失就会变得显著,波及系统的更大范围。例如医疗系统在本来紧张的资源约束下,再来救助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超出了医疗系统的阈值。

3.补偿效应
这里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个体及其家庭经过灾难反而变得更坚强,更团结,从而增加了心灵的财富,使人力资本的损失得到部分弥补。在系统理论中,这表现为局部负反馈回路。

4.隔离效应
逃离危险是生物的本能。由于艾滋病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本能地通过隔离来降低感染危险。隔离效应与阈值和冗余机制不同,阈值和冗余是自然机制,而隔离是人的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系统的行为。在科学指导下,采用适度的隔离手段,如严格保证血液安全、对伴侣忠诚、使用安全套等都是抵御艾滋病、降低艾滋病对经济系统影响的重要手段。适度隔离活动是人类社会优越于一般生物种群自发反抗传染性疾病能力的地方。但是这里我们要把适度隔离与过度隔离区分开来。由于艾滋病被许多人打上了道德烙印,社会普遍存在盲目和过度的隔离行为,如冷漠、排斥甚至歧视,而不是理性地通过将保护自身和互相帮助结合起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影响。艾滋病流行地区受到经济贸易和旅游方面的影响也来自外界的过度隔离行为。过度隔离是较为低级的生物系统的自发反应,而适度隔离则是人类理性和自觉的行为。

5.放大效应
这里是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艾滋病通过个体或社会意识的夸大作用,在经济系统的局部可能形成正反馈环,给经济造成非线性的负面影响。例如,个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于无法忍受社会歧视,造成精神崩溃,自暴自弃,甚至采取报复行为,反过来又导致更大的社会歧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推荐阅读:

我染艾滋15年了没治疗还能活多久

怎样辨别艾滋病患者 看完全明白了

几十元的艾滋病试纸准吗 恐友疑惑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