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艾滋病疫苗研究“走出黑暗”

艾滋病疫苗被认为具有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作用。从1981年发现艾滋病毒开始,到2012年,世界上对于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以及人类对艾滋病发病机理的理解不足等原因,导致疫苗的研制异常困难。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建青昨天在“艾滋病发现三十年:重新认识与防治艾滋病”专题研讨会上透露,与10年前相比,当今世界医学界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正在“走出黑暗”。

徐建青介绍,直到2007年,艾滋病疫苗临床实验仍是失败的,没有起到任何保护作用。但在去年,研究发生了转机。根据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疫苗在泰国进行了16000人的临床实验,发现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接种疫苗组和接种安慰剂组两者之间有区别,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了艾滋病疫苗接种之后能够获得一定保护作用。3年半的跟踪结果显示,最后获得的保护率是31.2%,这对疫苗领域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

都说艾滋病毒变幻莫测,所以疫苗研究非常难,那么,未来对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希望何在呢?

徐建青介绍,近年来,我们又对艾滋病毒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因此,今后在疫苗研究中会更有方向性。其中之一就是,科学家已经明确,性接触传播已经作为国际和国内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而性传播中接近80%的情况下是被一个病毒感染,只有1%的情况是被两到三个病毒感染,早期的感染病毒对疫苗的孵化免疫反应是敏感的,这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如果根据现在我国现在最主要性传播来研究艾滋病疫苗,那么也会使我国将会有60%的人得到防治,这对于艾滋病的预防也是一项不错的成果。现在,复旦艾滋病疫苗和免疫学团队正在根据上述思路开展研究,目前已经做猴子测试。

推荐阅读:

我染艾滋15年了没治疗还能活多久

雅培4代窗口期多久 两周阴能排除吗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有唾液吗

关键词:艾滋病疫苗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