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我国艾滋病相关歧视现状的策略

歧视的基础是人们在认知不正确、不全面的情况下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偏见(即污名);歧视由主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力量形成,由社会心理因素强化和维系。因此,歧视一种顽固的社会现象,彻底消除是非常困难的。例如美国被广泛认为是当今最“平等”的国家之一,然而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才基本消除了对黑人的制度性歧视,而且至今各类非制度性的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这表明歧视的消除要有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并不是说人们面对歧视就束手无策了。近年来,我国从事艾滋病工作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志愿者、非政府组织、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也开展了不少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爱项目,为减轻我国的艾滋病相关歧视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者还对如何消除歧视提出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建议。冯连贵等提出了几个重要措施:要认真贯彻和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消除艾滋病的制度性歧视;积极正确地引导媒体宣传大众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注意纠正错误的防治知识和带有歧视性的报道;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反歧视教育,给公众做出表率。黄家亮的观点是:要增加被歧视群体与社会的沟通,以消除刻板印象;被歧视者的自立自强是解决社会歧视问题的根本之策。这里我们还要增加一条建议:着眼未来,把更多资源用于在青少年中坚持不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反歧视相结合的宣传教育上,力求将这种教育制度化。

根据上述意见以及前面对艾滋病相关歧视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我们把艾滋病的反歧视“战争”归结为“三大战役”和“一组战术”。三大战役是:争取社会领导力量参与反歧视的社会资源争夺战、教育青少年不歧视的未来主力军争夺战以及动员受歧视人群自立自强的荣誉保卫战,这是反艾滋病相关歧视战略层面上的“权力之战”;一组战术包括各种巧妙而有效地提高各类人群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摆脱形成艾滋病污名“陷阱”的心理学手段,这是反艾滋病相关歧视微观层面上的“攻心之战”。只有制定正确的战役并找到合适的战术才能摧毁艾滋病相关歧视的顽固堡垒。

推荐阅读:

2019国家疾控中心hiv窗口期是多久

艾滋病前兆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多长

别再恐症状 教你一招判断艾滋

关键词:歧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