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仍旧存在

尽管我国政府对艾滋病的态度已发生大的转变,但公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依然存在。根据《生活报》报道,该报记者仁民在2005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以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两天内辗转北京六家医院,要求做扁桃体炎输液治疗,全部遭到拒绝!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尚且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感染者的歧视,那么普通公众对感染者的歧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在医疗服务机构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主要表现在拒绝提供医疗服务等方面,歧视产生的原因多样化,且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各级医护人员对感染者的权利和义务不了解,某些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传播知识不了解,把感染者同道德败坏者等同起来也是导致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

在普通社会公众中,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被迫离开原工作岗位;邻里不愿与之往来;家庭成员的婚姻受到影响,如家庭中到了结婚年龄的男性非感染者娶不到妻子等。于是,感染者家庭会尽量设法保守秘密,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感觉到社会歧视的存在。产生歧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率高、目前不可治愈的疾病,非感染者认为感染者对自身造成了潜在威胁;另一方面由于许多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与个体行为,尤其是不良行为,如吸毒、性乱等高度相关,非感染者认为感染者是道德低下或可耻的。因而,普通社会公众很容易歧视感染者。由于害怕歧视,感染者尽量避免将感染情况告诉可能歧视他们的人,一些人的高危行为更隐蔽,从而有可能增加传染其他人的机会。

在我们2007年的调查中,有33. 001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家人感受到非感染者的歧视,其中5. 5%感到严重歧视。在查出艾滋病后,有38. 7%的人感到了周围人态度变得一般或不好,甚至有3.7010的周围人不再与他们来往。不过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农村对感染者及其家属的歧视程度很低,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感染者主要都是通过卖血而感染的,非感染者认为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报纸上曾报道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小孩上学受到歧视,同学不愿与他们交往,使他们变得十分孤僻,难以承受这种压力而退学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发现类似的情况。在调查的593户感染者家庭中,有22名失学的儿童,其中两户提到孩子因为在学校受歧视而失学。教育部门曾明确规定学校不许歧视感染者家庭的儿童,但是无法对人们的冷漠、敬而远之等歧视行为进行硬性规定,所以存在因受艾滋病的影响而失学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推荐阅读:

我染艾滋15年了没治疗还能活多久

雅培四代抗原抗体联检几周做

怎么检测艾滋病?多渠道任君选择

关键词:艾滋病人歧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